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要闻速递

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郑刚:扛起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担当

发布时间:2021-09-16 09:39:54 作者:网站管理员 浏览:31766 次
【字体大小:

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,是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,是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。对标对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七一”重要讲话精神,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,组织部门要把牢政治方向,聚焦主责主业,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担当。

 

突出真信笃行,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

 

组织是“形”,思想是“魂”。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站稳立场、组织上全面建强、作用发挥上深入人心。

以科学理论“铸魂”。学习贯彻“七一”重要讲话精神,关键是要用新思想凝神聚魂。推进“首位工程”,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,推深做实党员教育培训“万千工程”,使之深入生动进课堂、刻骨铭心进头脑;传承红色基因,挖掘用好江南解放第一城、“铜官山1978”文创园等红色资源,开展“百年党史天天读”“我想对党说”红色经典诵读、“学党史”全媒体竞赛等活动,感悟历史功绩,赓续红色血脉;突出实践实效,构建市县乡三级干部培训体系,大力实施“三同四访五送”活动,通过全覆盖、多层次的培训,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
以组织建设“造形”。党的力量来自组织,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、都过硬,党的领导才能“如身使臂,如臂使指”。以标准化引领,聚焦“五规范三满意”目标要求,拓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,分领域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,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组织梯次晋位、创先争优;区域化联动,探索板块间“组团党建”、各领域“跨界党建”、区域内“毗邻党建”,深化村企发展联合党委、产业党建联盟等做法,把党建有效嵌入到城市发展经络中;信息化支撑,用好管好“先锋在线”智慧党建平台,打造“网上党校”,推动党建宣传、党员教育、组织管理、党建服务“上云”。

以党建引领“强基”。要找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着力点,推动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强不强”转变,实现“有”“优”同步、全面提升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深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“五联”模式,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,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;抓党建促基层治理,深化“社区吹哨、支部报到、党员行动”活动,推深做实社区“管家计划”,构建组织发动、部门联动、评价驱动、典型带动机制,在便民利民惠民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;抓党建促效能提升,结合实施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聚焦“为群众办事、为企业服务”事项,探索说“不”提级管理,坚持“不说不能办、只说怎么办”,在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中聚民心、转作风。

 

突出实干担当,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

 

要贯彻落实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,切实把推动事业发展的好干部选出来、用起来。

树正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。治国之要,首在用人;选贤任能,重在导向。树好政治标尺,完善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,突出政治忠诚、政治定力、政治担当、政治能力、政治自律,优化5方面考察指标和“负面清单”,对政治上不合格的“一票否决”;突出实干导向,坚持“发展为要、项目为王、实干为先”,健全“考核识别在一线、选拔任用在一线、作风转变在一线”培养选拔机制,做到“用好一个人、激励一大片”;坚持人事相宜,围绕“智造新铜都、生态幸福城”定位和“四创两高”思路目标,聚焦县乡班子建设、机关班子建设、开发园区班子建设,使选出来的干部德配其位、才配其位。

锤炼堪当重任的能力本领。实干争先、攻坚进位,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,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。强化专业培训,紧盯关键少数,持续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,围绕双招双引、产业经济、营商环境等主题,开展“点单式”培训,让“干什么、学什么”无缝对接,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及时到位;强化实践锻炼,搭建“重点岗位任职一批、中心任务锻炼一批、轮岗交流培养一批、考察识别储备一批”平台,推动干部在急难险重中摔打磨炼;强化跟班学习,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干部培养交流机制,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沪苏浙等地市园区企业跟班学习,坚持在理念思路上实现等高对接。

构建崇尚实干的考核机制。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,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。细化考核办法,建立完善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等次确定和结果运用等政策,按照“县区考贡献、部门考服务”的思路,精准设置关键性、引领性指标,做到中心任务推进到哪里,考核工作就跟进到哪里;强化分类考核,区分县区园区、经济管理、社会事业、执法监督、党委群团、市属企业等6个类别,引导同类型班子和干部“比武竞技”,努力做到提人知事、提事知人;强化结果运用,把考核结果与鼓励激励、容错纠错、能上能下有机衔接起来,与单位干部职工绩效奖,以及年度考核优秀比例、职级晋升挂钩,通过考核抓大事、督要事、推难事,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“比学赶超”促发展。

 

突出聚智赋能,以人才生态引领创业生态

 

要突出创新政策、搭建舞台、优化环境,切实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
聚焦发展主战略抓引领。产业是人才成长的沃土,人才是产业腾飞的翅膀。以“铜都英才计划”为牵引,精心编制全市“十四五”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专项规划;抓项目引领,围绕人才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,紧盯人才工程实施、平台载体搭建、环境生态营造等重点项目,建立“书记领衔、部门攻坚、督促推进、评估验收”机制,压实“一把手”抓“第一资源”责任;抓产业引领,围绕做强做优首位铜产业、打造“133”先进制造业集群,制定“产业人才8条”,从薪酬补贴、金融扶持、柔性引才等方面细化措施,引导人才往企业走、往实体经济走。

聚焦创新主引擎建平台。“梧高凤必至,花香蝶自来。”搭建转化平台,试点推行科技服务团工作,面向高校院所引进专家人才挂任县区、部门或园区副职,举办市校科技要素对接会、产学研对接等活动,推动创新资源向发展一线集聚;搭建招引平台,坚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、“百名博士”铜陵行、急需紧缺人才专项引进等活动,坚持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,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;搭建培养平台,持续推进市级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评选,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。

聚焦企业主力军优生态。环境好则人才聚,人才聚则企业兴,企业兴则产业旺。强化政策支撑,针对创办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设立“科技人才贷”,让金融活水浇灌科创项目,建立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落实人才激励机制和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;强化待遇支撑,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,深化“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”系列活动,定期开展专家健康体检、休假疗养、国情研修等活动,实现“增人数”和“得人心”有机统一;强化服务支撑,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、配偶随迁、住房医疗等政策,着力打造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生态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